福建福州:现代漆画的传承与发展
7月27日拍摄的福建省红门漆艺术研究院漆画创作基地。 7月29日,脱胎漆器制作师傅洪兆惠在福州市仓山区的工作室进行脱胎漆器制作中的胎面细磨工序。 7月27日,福建省红门漆艺术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制作福州雕漆作品过程中的雕剔工艺程序。 7月23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郑修钤(左)在教授学生漆艺针刻技法。 7月23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
作者:林善传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30福建泉州十三个系列遗产展示馆开馆
这是泉州十三个系列遗产展示馆开馆仪式现场(7月26日摄)。 7月26日,观众在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参观。 当日,位于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同时,中国舟船世界展示馆、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遗址综合展示馆、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宋元德化窑展示馆等十二个系列遗产展示馆也同时开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作者:魏培全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29特色民宿“扮靓”香格里拉
在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的仁安山谷帐篷庄园,知诗拉姆在工作(7月18日摄)。 在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的仁安山谷帐篷庄园,游客们在参观游玩 空中俯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的天域塔城精品客栈(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作者:江文耀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29千年敦煌接轨现代生活:古老文化遗产插数字翅膀焕“新生”
敦煌研究院自有平台与数字媒体内容。(资料图) 敦煌研究院供图 数字供养人、王者荣耀飞天皮肤、古乐重声音乐会、敦煌诗巾、云游敦煌小程序和敦煌动画剧三年来,敦煌研究院推出系列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数字创意文化产品,让千年敦煌与时代接轨,共计有超过50亿次的曝光量,访客覆盖120个国家(地区)。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独特文化蕴含有丰富的东西方交融内涵。2018年底,敦煌研究院成立新媒体中心,运用先进平台
作者:冯志军 徐雪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7-28艺术墙绘扮靓闽宁镇 福建师生诠释山海情
学生正在创作墙绘肖鹏程摄 学生正在创作墙绘肖鹏程摄 学生正在创作墙绘肖鹏程摄 当地小孩帮忙填色。 肖鹏程摄 艺术绘墙局部。 肖鹏程摄 艺术绘墙局部。 肖鹏程摄 福建省华侨大学闽宁镇服务队。肖鹏程摄 以青春为笔,绘乡村画卷。近日,福建省华侨大学44名师生,顶着似火的骄阳,忙碌在闽宁镇原隆村的小巷内,为原隆村绘制五彩斑斓的文化墙,用艺术诠释了另一番山海深情。 本次墙绘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
作者:赵茉钰编辑:人民网-宁夏频道日期:2021-07-28宁夏“文化大篷车”永远在路上
大家回忆一下刚才的剧情,你们的肢体语言太过僵硬,没有很好地表现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丰富话剧内容。7月24日,宁夏话剧院排练厅内,随着音乐一遍遍循环往复,汗水一次次湿透演员们的衣背。尽管已经基本排练成形,但80岁的王志洪依然给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续集不断挑刺。 从第一部话剧《包产到户》至今,宁夏话剧团原团长王志洪已经写了70多万字剧本。他坦言:由于身体原因,《闽宁镇移民之歌》续集很有可能是他
作者:张文攀 王刚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1-07-27福建泉州:交流融合创造多元文化
7月25日17点38分,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 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告诉记者,本次泉州申遗项目的遗产整体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构成,分布在自海港经江口平原并一直延伸到腹地山区的广阔空间内,具有功能、空间、社会、文化上的紧密关联,完整地体现了宋元泉州富
作者:刘春沐阳编辑:经济日报日期:2021-07-27四川“天府家风馆”开馆 综合展示家风文化
天府家风馆一角。 四川省纪委监委供图 26日,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成都市纪委监委、成都市新都区委用两年多的时间共同建设的天府家风馆正式建成开馆。 天府家风馆坐落于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占地约50亩,建筑面积5792平方米,展陈面积4886平方米,内含先贤家风、红色家风、当代家教和时代新家四个主展厅;两个专题展厅,即战地家书剧场和杨氏家风体验厅,以及一个多功能厅青少年活动中心,是目前四川省家风文化最
作者:张浪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7-27红色剧目《乳娘》在济南上演
7月24日,在济南历山剧院,演员在话剧《乳娘》中表演。 7月24日,在济南历山剧院,演员在话剧《乳娘》中表演。 7月24日,在济南历山剧院,演员在话剧《乳娘》中表演。 7月23日至24日,红色革命历史题材话剧《乳娘》在山东济南上演。该剧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山东省乳山市的乳娘故事,书写了军民鱼水情的壮丽篇章。7月24日,在济南历山剧院,演员在话剧《乳娘》中表演。
作者:郭绪雷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26重新发现中国海洋文明——解码泉州世遗
游客在微改造后的泉州市金鱼巷游玩(7月8日摄)。 泉州市金鱼巷的商家为游客展示特色木偶玩具(7月8日摄)。 这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一角(2019年3月1日摄)。 这是泉州市舶司遗址(7月8日摄)。 这是泉州江口码头(7月6日摄,手机照片)。
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26兰渝红色文化城际交流:南北“小萝卜头”跨时空对话
7月22日晚,兰渝红色文化城际交流活动暨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在重庆启动上演。 父亲慷慨赴死的那天,母亲洒泪告别,当时我已7岁。我也不知道,这是我们生离死别的时刻,我只记得,父亲吻了我一下,他留给我一个名字罗力立。儿童剧《大豆谣》剧中原型活着的小萝卜头革命烈士罗云鹏之女罗力立在视频中说。 22日晚,伴随着一首《大豆谣》,兰渝红色文化城际交流活动暨儿童剧《大豆谣》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启动上演。小萝卜
作者:魏建军 杨艳敏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7-23实探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景区:文物安好
连日来,河南遭受极端特大暴雨的袭击。暴雨之下,河南灾情牵动举国上下之心,社会各界火速驰援。作为拥有五大世界遗产的文物大省,不少人也担心起了河南各地的文物安全。22日,中新社记者一行从郑州出发驱车前往安阳,实地探访殷墟景区了解到,目前景区内遗址、文物基本无恙。 7月22日,中新社记者一行从郑州出发驱车前往安阳,实地探访殷墟景区了解到,目前景区内遗址、文物基本无恙。图为雨后的殷墟景区。中新社记者 张
作者:张芹编辑:中新社日期:2021-07-23百年博文女校芳华再现
7月22日拍摄的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博文女校)。 7月22日,人们走进博文女校参观。 7月22日拍摄的复原的中共一大代表住宿的房间。 7月22日,来自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博文女校参观,了解百年前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革命前辈们的故事。 7月22日,来自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博文女校参观。 当日,上海市黄浦区太仓路127号的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博文女校)经过修缮后亮相。 2020年,中共一大会址进行修
作者:刘颖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23“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重庆:暑期红色旅游热
7月21日,人们在重庆渣滓洞看守所旧址景区参观。 7月21日,人们在重庆红岩魂陈列馆参观。 7月21日,人们在重庆渣滓洞看守所旧址景区参观。 7月21日,人们在重庆红岩魂陈列馆参观。 暑期,重庆多处红色旅游景点迎来参观高峰,人们前往红色景点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印记。
作者:徐钦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22四川华蓥:儿童画院为山区孩子播下艺术“种子”
7月21日,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儿童画院美术教师在点评孩子的绘画作品。 7月21日,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儿童画院美术教师指导孩子练习绘画。 7月21日,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儿童画院美术教师指导孩子练习绘画。 7月21日,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儿童画院的美术教师在点评孩子们的绘画作品。 四川省华蓥市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在该市明月镇竹河村建立了一所儿童画院,组织当地美术教师
作者:周松林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22“闽漆风华”漆艺传承展在福州举行
7月21日,漆艺爱好者在拍摄漆画作品。 7月21日,漆艺爱好者在拍摄脱胎漆器。 7月21日拍摄的闽漆风华漆艺传承展现场一角。 7月21日拍摄的闽漆风华漆艺传承展上的漆画等作品。 7月20日,闽漆风华漆艺传承展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楼开幕,展品包括福州脱胎漆器、雕漆、漆画、厦门漆线雕等。来自福建省漆艺界的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技术能手等创作的200多件(套)漆艺作品参展。
作者:林善传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22字画像|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他们会给你怀抱……
河南特大暴雨刷屏,多站点打破降水纪录,内涝、洪水牵动人心。在危机关头,子弟兵、消防员以及无数平日里并不引人瞩目的普通人挺身而出,诠释了什么叫做担当、勇敢和善良。豫雨奋战解放军来了、逆行者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言语的意义,或许只有中国人最懂!加油,河南!挺住,郑州!风雨同州我们的祝福和关切都在下边这八个字里了!
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7-21江西长征公园:赓续红色血脉 开创美好生活
贡江畔,机器轰鸣,戴着红色安全帽的工人往来穿梭。这里是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87年前,中央红军在此集结出发,踏上浴血征程。如今,一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正加紧建设。 听说培训基地首栋楼封顶,特意来看看。于都县文广新旅局局长谢芸华对项目党支部书记陈兵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于都段)总投资约28亿元,包含红色文化展览基地、红色文化培训基地及红军长征步道等工程。 扩建展览馆,建培训基地,桩桩件件都迫在眉睫。
作者:王 丹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日期:2021-07-21励志故事:收废品的油画家——“上热搜后,烦得要死”
6月中旬,陋室画家位光明走红网络。他49岁,过去十几年,一直蜗居于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东堰村的出租屋,靠卖废品为生。 大概是在五六年前,他开始画油画,不收废品的夜晚或清晨,他就坐在这间出租屋里,画大海、密林、东北雪乡与河边小道。 他的画架上,还写有饿死不低头,饿死不偷盗,饿死不乞讨。 走红之后,他的故事被视为现实版陋室铭。他最喜欢的画家,广州美术学院的郭润文教授与他连线,表示他们有对美的平等的仰望
作者:聂洱编辑:最人物日期:2021-07-212021年度社区服务创新及社区物业转型发展交流会召开
7月10日,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主办,山西省民政厅、太原市民政局协办,太原市社区工作服务中心、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愿景明德(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的社区服务创新及社区物业转型发展交流会在龙城太原召开。
日期:2021-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