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巧手工匠大比拼 非遗传承展绝活
比赛现场,苗族参赛工匠正在制作苗绣作品。 参赛的苗族工匠结合苗族染、绣技艺制作的拼布绣作品。 比赛现场,参赛工匠制作蜡染作品。 比赛现场,参赛工匠制作蜡染作品。 比赛现场,参赛工匠正在制作布艺作品。 参赛工匠制作的布艺作品。 8月5日,2021年贵阳市民族民间工艺品大赛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举行,31位民间工匠带着雕刻、蜡染、刺绣、陶艺等75件(套)民族民间工艺品,现场角逐能工巧匠和优秀设计作
作者:涂敏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08-06泡沫石膏造“微缩九寨沟” 成都女孩“玩”出新花样
你见过《千与千寻》里的水上小火车吗?《哈利波特》里斯内普的魔药储藏室是什么样子?你想过,如果世界末日来临,地球上遗留的建筑、物品会成为什么样的场景?我们都没亲眼见过,但可以想象。 22岁的成都女孩鸦鸦,三四年前,自学微缩景观模型,用一双自嘲手残的手,用泡沫板、滴胶、颜料等等,细致地复原《千与千寻》《哈利波特》等多个经典场景,还有原创的末世景观,收获了众多网友点赞。鸦鸦说,做这些只是爱好,因为喜欢会
作者:于遵素 成佳炽编辑: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日期:2021-08-06福州曲艺传承:寻求“虾油味”的时尚感
福州曲艺传承人郑怡。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描述了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上下杭街区如此盛景的福州曲艺节目《秦淮河上下杭》,在日前落幕的第四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组比赛中拿下一等奖。 节目中,来自福州市台江区第四小学的小演员苏可滢,站在三通桥上,与外出讨生活的父亲告别,祈愿父亲一路顺风顺水,充满虾油味的唱腔稚嫩却葆有深情。 传统评话和伬艺让新生代来演唱,充满时代气息,就像传统的汤底加入新食材,
作者:林春茵 郑佳妮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5山东听障女画师为奥运冠军画像 系列漫画走红网络
山东80后听障女画师兰珍妮连续为30余位奥运冠军手绘漫画像,《漫画奥运中国荣耀》系列漫画走红网络。 兰珍妮正在电脑前画中国奥运第32金,管晨辰女子平衡木夺冠。 记者经采访了解,兰珍妮是世博动漫集团的一名漫画师,尽管她生活在无声的世界,无法听到奥运赛场上的呐喊声、喝彩声,但内心能感受到奥运健儿们的拼搏奋斗精神。 兰珍妮在每位奥运冠军的绷带上标注中国加油。 兰珍妮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画作。 由于最
作者:赵晓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5陕西七旬非遗竹扎技艺传承人:用竹扎记录历史
经金山手工制作的西安奥体中心模型。 今年78岁的经金山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竹扎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在他的手中,柔韧的竹棍总能变化出不同造型。在经金山的工作室里,摆放着钟鼓楼、大雁塔等西安地标建筑。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十四运会,老人熬了几天时间,用大大小小的竹棍,制作成了一个长约29厘米、高约8厘米的西安奥体中心竹扎模型。 经金山告诉记者,竹扎作品的原材料非常讲究,需选用秦岭生长一年左右的毛竹,
作者:党田野 张远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5库区水位下降 广东龙门水下古村落“重见天日”
图为龙门沉睡水底29年的古村落遗址。 龙门县委宣传部供图 记者8月4日从广东龙门县委宣传部获悉,近日,一座沉睡水底29年的古村落从广东惠州市龙门县地派镇上仓村再次露出来,远远望去像一座城堡,近看犹如一座围城,磅礴大气,震撼人心。 图为龙门沉睡水底29年的古村落遗址。 龙门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这片被淹没的古村落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地派镇上仓村、县道211线旁,距离库区边缘有50米。这处古村落遗址目
作者:宋秀杰 龙门宣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5福建民俗收藏家创办10余家博物馆 讲好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抬步走进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博物馆永阳风情馆,用复古庄寨构件营造出的古代厅堂,仿若穿越时。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博物馆内的永阳风情馆里,用复古庄寨构件营造出的古代厅堂,清代木制天地君亲师纹案屏,清代锡制双龙花盏烛台众多老物件陈列其中,琳琅满目,令入馆的参观者恍若穿越时光。 站在永阳风情馆内,福建省民俗收藏家鲍国忠向记者表示,要了解中国乡村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厅堂文化;如果说厅堂文化是一本书,那每一个器物
作者:叶秋云 吕明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4敦煌澳门双城青少年大漠戈壁创意体验“多彩非遗”
为期20多天的敦煌澳门双城青少年文化交流与服务学习行动系列项目在甘肃进行。 敦煌曲子优美的旋律和表演者的歌声吸引着我,我能透过曲子戏感受到本地人的方言和生活,还有敦煌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以及古老的故事。澳门陈瑞祺永援中学学子余嘉岚,在甘肃敦煌体验敦煌曲子戏学唱后如是说。 青年学子体验敦煌泥版画,了解敦煌壁画制作工艺。 8月3日,为期20多天、由兰州大学举办的2021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文化行者研学
作者:罗坤 周伟峰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4甘肃高台“巧手嫂子”领千名妇女靠巧手吃上“艺术饭”
姚艳玲在甘肃高台县展示手工艺品。 我们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文化旅游艺术资源丰富。丝路文化多种多样,敦煌飞天更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姚艳玲说。 十多年前,她希望让甘肃高台县留守妇女能在家门口,重拾传统手工艺技巧,用一件件精美手工艺品,展现丝路文化传承的魅力,实现脱贫增收。十多年来,她为千余名妇女姐妹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80后中的佼佼者,如今她已是甘肃九发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高台县九发妇女民间手
作者:杨艳敏 王娟梅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4山西太原剪纸的“守”与“变”
40年间,王银凤一直专注于制作和传承太原剪纸。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一双巧手,上下翻飞间,惟妙惟肖的人物故事、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便跃然纸上。赋予这一张张纸生命的,正是47岁的太原剪纸非遗传承人王银凤。 在近期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非遗项目太原剪纸入选其中。目前,太原剪纸的传承人群体主要是第五代传承人王银凤
作者:吴琼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3内蒙古民间手工艺人:用泥巴还原农村生活场景
杨远炳(右一)在教小朋友做泥塑。 这是一个打月饼的场景、这是制作莜面的场景、这是剪纸的场景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文化馆内,手工艺人杨远炳绘声绘色地介绍着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 小时候物质匮乏,玩泥巴是小朋友最大的乐趣。想要什么玩具就动手捏。杨远炳说,玩着玩着,就对泥塑上了瘾。 我开始做泥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内蒙古当地的民俗风情。1992年,凭借着一份对家乡的热爱,杨远炳
作者:王鸣远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3北京三里屯商圈打造城市商业文化新地标
8月2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公交集团、太古地产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三方计划携手改造位于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北侧的北京公交集团维修场站,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早在2017年,朝阳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公交集团就已经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三方签订的合作协议既是对2017年战略框架协议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对商务部和北京市合作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积极响应和实际行动。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
作者:李泽伟编辑:北京青年报日期:2021-08-032021年度“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启动
北京7月30日电 第十一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30日全面启动。活动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据介绍,今年的全民阅读评优推荐工作,将进一步优化申报程序,严格评选标准,持续挖掘在北京全民阅读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先进人物和示范做法,并根据相关部署,对评选标准全面优化和升级:参评2021年度书香北京系列评选的个人或单位入选后,一年内需参加3次以上北京阅
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2AFN2021“一带一路”(宁夏)动漫节开幕
小朋友正在动漫节上挑选商品。 为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和消费新模式,持续打造动感体验特色品牌,着力推动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7月31日,AFN2021一带一路(宁夏)动漫节在银川开幕。 本届AFN宁夏动漫节以动漫献礼建党百年,文旅助推黄河文化为主题,展会涵盖动漫、游戏、网络文学、潮流玩具等内容,线上线下结合,二次元特色主题展、同人作品展、主题摄影区等30余项互动游戏活动,集结了中、美、日人气IP
作者:于晶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2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礼同德化名瓷传承展在福州开展
艺耀东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礼同德化名瓷传承展在福州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展。 艺耀东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礼同德化名瓷传承展,1日在福州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赖礼同和他17位弟子的53件(套)精品力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礼同(左一)向观众介绍参展作品《托起半边天》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省级传承人赖礼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全国劳动模
作者:刘可耕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8-02西藏非遗工布响箭:穿越历史的“毕秀”
7月27日,西藏林芝巴吉村,一场响箭比赛正在举行。伴随着咻咻的声响,一只只响箭从参赛者的弓上射出,直奔靶心而去。据悉,工布响箭在藏语中称为毕秀,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箭首上有木质圆头,内钻小孔,在飞射期间会发出尖锐的鸣哨声,响箭也因此得名。 工布响箭是林芝市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当地在庆祝丰收、迎接新年等重要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竞技娱乐活动之一,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作者:曾帆 次仁罗布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07-30宁夏银川:“守”艺人玩转面塑“江湖”
市民正在观赏冯刚的面塑。 小小一团面,经过揉、捏、搓、按、点、切、刻、挑,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从肩挑金箍棒的孙悟空,到手提大刀的三国大将等人物造型不一而足。7月29日,记者走进宁夏银川面塑传承人冯刚的工作室,感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的独特魅力。 面塑艺术俗称面花、礼馍、花糕。它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中国传统民俗艺术。旧时它是一种谋生的行当,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
作者:于晶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7-30重庆交通茶馆:一位画家眼中的人间万象
7月26日,人们在交通茶馆里饮茶聊天。 7月26日,在交通茶馆内,画家陈安健(前右)在进行油画创作时,和他的模特--一位老茶友进行交流。 7月26日,游客在观赏交通茶馆内悬挂的陈安健的油画作品。 7月26日,交通茶馆的工作人员端着茶盘穿行在人群中为茶客们上茶。 7月26日,在交通茶馆内,陈安健(右一)邀请游客在他的新油画作品上创意涂鸦。 7月26日,游客在交通茶馆内体验重庆的市井生活气息
作者:刘潺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30福建福州:现代漆画的传承与发展
7月27日拍摄的福建省红门漆艺术研究院漆画创作基地。 7月29日,脱胎漆器制作师傅洪兆惠在福州市仓山区的工作室进行脱胎漆器制作中的胎面细磨工序。 7月27日,福建省红门漆艺术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制作福州雕漆作品过程中的雕剔工艺程序。 7月23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郑修钤(左)在教授学生漆艺针刻技法。 7月23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
作者:林善传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30福建泉州十三个系列遗产展示馆开馆
这是泉州十三个系列遗产展示馆开馆仪式现场(7月26日摄)。 7月26日,观众在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参观。 当日,位于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同时,中国舟船世界展示馆、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遗址综合展示馆、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宋元德化窑展示馆等十二个系列遗产展示馆也同时开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作者:魏培全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