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炽热的阳光铺满大地,也点燃了江西科技学院学子们投身实践的热忱。他们积极响应 “三下乡” 社会实践号召,组建 “寻古思源队”,背上行囊,奔赴乡村,以脚步丈量乡土热土,用行动践行青春担当。
文化寻根,薪火相传
江湾镇镇政府前,“寻古思源队” 的队员们整齐列队,高高举起 “寻古思源队” 旗帜,阳光洒在他们充满朝气的面庞上,也照亮了实践的新征程。从这里出发,他们深入村落的每一条小巷、每一处角落,开启文化寻根之旅。
踏入古村,青石板路蜿蜒向前,斑驳的老墙、错落的屋檐,都像是岁月写下的密码。队员们走访村中老人,听乡音里的故事缓缓流淌。那些关于古建筑的传说,承载着家族兴衰、民俗传统,在老人的讲述中变得鲜活。他们仔细调研古建筑,用相机定格飞檐翘角的精巧、砖雕木雕的细腻,记录下每一处岁月留下的痕迹;认真收集民俗故事,一笔一划书写在笔记本上,让乡土文化的脉络清晰起来。
“三下乡” 于他们而言,不只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深入灵魂的文化溯源之旅。青年们用镜头,将屋檐下沉淀的历史定格,让更多人看见乡村建筑的独特魅力;用文字,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情怀,把那些即将被遗忘的故事重新唤醒。在这个过程中,沉睡的乡村记忆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开始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而文化传承的薪火,也在青年们的努力下,稳稳传递下去。
暖心交流,情系乡野
室内交流的场景,温馨又真挚。老师、学生们与镇政府主任围坐在一起,开启一场场充满温度的畅谈。从教育帮扶的新思路,到产业调研的方向;从政策宣讲的要点,到如何借助古建筑助力乡村旅游、推动农特产品销售,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青年们带着专业所学,认真倾听乡村需求,努力用知识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他们真诚的笑容,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务实的行动,从整理资料、交流思想等小事做起,为村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希望。在交流中,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乡村发展的路径也愈发清晰,这份情系乡野的温暖,在室内静静流淌,也将随着他们的实践,传递到乡村的每一寸土地。
青春答卷,步履不停
江西科技学院的学子们,以 “三下乡” 为广阔舞台,把实践的根深深扎在祖国大地上。旗帜上 “大学生志愿者” 的字样,不仅是一种身份标识,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这场实践里,他们见过乡村清晨的薄雾,听过夜晚的虫鸣,感受过村民的质朴与热情,也深刻读懂了中国乡村的厚重历史与蓬勃活力。
实践锤炼了他们知行合一的品格,让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力量。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者,而是成为乡村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每一次走访、每一场交流、每一项行动,都是他们书写青春答卷的笔触。
未来,学院也将继续深化 “三下乡” 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更多青年搭建投身乡村、奉献社会的平台,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让 “三下乡” 的实践成果,持续滋养乡村振兴的土壤,助力乡村绘就更美好的发展画卷,而 “寻古思源队” 的故事,也会在步履不停的实践中,不断书写新的精彩 。
作者:钟志超
团队:寻古思源团队
学校:江西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