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1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青春筑梦——沈师学子承非遗薪火,巧手匠心赋古画新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社会实践 ,让青年学子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亲身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气象。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遗脉相承先锋队积极响应号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泥底壁画这一非遗项目,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传承之旅。

图1 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张放老师合影

一、启航——志合启新章

当非遗传承的号召在校园中奏响,队员们将“传承泥底壁画”的使命深植心中。在出发前,他们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精心设计了此项活动的准备事项,为此次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汇聚了不同专业的成员,组建了一支能吃苦、肯奋斗、勇拼搏的“三下乡”先锋队。在出征仪式上,指导老师李月寄语成员:“以青春之名,立鸿鹄之志,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复兴的伟大征程,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史诗。”这让团队成员们青春的热情与理想的火焰在心中熊熊燃烧,带着对非遗传承的热忱以及多台相机等专业设备,他们踏上前往传承中华文脉的征程,开启了“立志开篇”的实践之旅,朝着“志合启新章”的方向前进!

图2  国际商学院李月老师叮嘱团队

二、深溯——叩问泥土魂

考古溯源,是探寻历史的关键;向下扎根,是传承技艺的根本。第一站,团队成员奔赴黄河印社非遗传承基地,在充满尘土与颜料气息的环境中,开启“叩问泥土魂”的探索。选土时,他们仔细甄别黄河流域黏土的细腻质地;炼泥时,详细记录“三筛六晒”的古老工序;制坯时,真切感受泥料在掌心逐渐成型的温度。他们将泥底壁画的各种环节,逐一拍摄记录,每一帧都承载着他们“向下扎根”的坚定执着。

期间,与第四代泥底壁画非遗传承人张放老师的深入交流,让他们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许多不同的颜料配方,还重点记录了矿物颜料研磨技法,完整地还原了泥底壁画技艺的百年守护历程同时,还追溯了泥底壁画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场景。与此同时,他们还参观了非遗壁画展览,重点考察泥底壁画与传承工艺的跨界实践。

图3 团队成员在非遗传承基地进行实践活动

三、破茧——光影织锦程

化蝶织锦,象征着古老技艺摆脱时光的束缚,实现蜕变;突破创新,则是青年为非遗传承注入的时代活力。第二站,团队前往了北齐壁画博物馆,考察娄睿墓、徐显秀墓壁画,在斑驳的色彩中梳理纹样从“雄浑厚重”到“灵动飘逸”的演变轨迹,深刻领悟到只有走出课本、探寻源头,才能真正读懂中华文脉所蕴含的文明密码。带着第一阶段积累的“泥土记忆”,团队积极探索科技与非遗的融合,一场“光影织锦”的革新之旅就此展开。针对“矿物颜料氧化显色”这一工艺难题,他们提出使用全息投影技术进行复原。就此观点与专家老师多次研讨沟通,并顺利申请相关专利(申请号:2024227807282)。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成员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北齐壁画博物馆和太原黄河印社文化有限公司的高度赞扬并获得两封表扬信。

图 4团队成员在北齐壁画博物馆进行实践

四、传灯——星火照人间

传灯之人,以薪火相传为己任;践行者,则以惠民利民为目标。实践接近尾声时,团队带着沉淀的技艺和创新成果走进3个社区,让非遗从“书斋”和“实验室”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一刻,充分展现出“惠民践行”的温暖与力量。

活动现场,社区居民围坐在一起,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捏制泥坯、绘制生肖纹样。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印下泥痕,老人们模仿绘制的壁画图案,欢声笑语与泥土的芬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动人的画面。这些细微之处,都是“薪火相传”的生动体现,就像点点星火散落人间,为更多人照亮参与非遗传承的道路。

图 5团队成员进行惠民活动

五、长歌——青山续华章

长河奔腾,承载了千年技艺的厚重;青山巍峨,见证着文明传承的永恒。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但留下的成果和影响正在生根发芽。小红书发布的实践视频记录了沈师青年们投入非遗建设中的风采,预计单篇笔记互动量超500,吸引了许多网友的关注,众多青年留言表达想要加入传承队伍的意愿。

正如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团委书记李月老师说的:“青春不仅能追潮流,更能造潮流;非遗不仅能被保护,更能被你们‘玩’出时代新花样!”。团队成员也说:“我们留下的不是终点,而是非遗传承的新起点。”当夏日的微风再次吹过这里的大街小巷时,或许能听到社区工坊里老一辈传承人讲解非遗文化的声音,能看到博物馆里全息投影生动演绎颜料的奥秘。这便是“永恒传承”的真实写照,更是本次三下乡活动的初心与使命。长河滔滔不绝,青山屹立不倒,青年学子用青春谱写的传承乐章,必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激昂,让泥底壁画的华彩篇章,在青山绿水间代代流传,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文化力量。

撰稿:侯锦悦 赵晴钰

摄影:李旭

一审一校:张伊琳 张放

二审二校:李月 黄晓阳

上一篇:“珠串承古韵,绳艺焕新颜”手串制作活动成功举办
下一篇:西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2025年“ 童伴课堂”成长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