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统筹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如何有效发展养老产业,呵护“夕阳红”,成为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备;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均衡合理、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扩大,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养老服务更加健全,覆盖全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机制基本建成。
团队在童心颐养中心与老人合影留念
基于上述,为进一步探究平潭综合实验区银发经济的发展现状、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建议。2024年7月9日,福州工商学院翁烨老师和周云珠老师携手“香聚益潭”乡村振兴实践队共赴童心颐养中心和国德康养中心开展以“集青春之力,助银龄家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入户探访调研
“香聚益潭”乡村振兴实践队,以“岁月流金,漆扇传情”老年人非遗漆扇共同制作为主基调。团队讲解员为老人们详细讲解了中国传统漆艺的历史以及漆扇的制作工序。活动操作中成员介绍说制作漆扇的过程颇具创意,于装有水的容器中放入自己喜欢的颜料,将漆扇置于其中,勾勒出精妙绝伦的走线,这样,一把漆扇便完成了。经过一番专注创作,一幅幅独具个性的漆扇作品跃然眼前,有的婉约雅致,有的热烈奔放……这不仅是对手工艺的致敬,更是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诠释。团队成员扣紧“非遗故事+专业知识+漆扇实操”从漆到器,从技到艺,大漆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成员精湛的技艺引得老人们啧啧称奇。
团队成员在童心颐养中心进行漆扇制作教学
漆扇的精美与新奇,都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在养老生活中,团队成员手把手教老人参与制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漆扇,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让老人们体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增进老人们之间的感情,培养老年人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增进老人们对漆扇这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团队在国德康养中心协助医护人员对残疾人进行血压测量
团队在国德康养中心进行漆扇教学
“香聚益潭”乡村振兴实践队在童心颐养中心开展漆扇活动结束之后,团队随即前往国德康养中心,到达目的地后团队有序协助医护人员为老人测量血压、量体温,在安全性工作完毕后,“香聚益潭”团队联合社区服务志愿者团队开展歌唱活动、非遗“脸谱绘画+漆扇制作”等活动,带动老人们的欢快情绪,丰富老人们的业余生活,帮助老人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身心状态。“香聚益潭”团队以期利用丰富多样化的娱乐活动,让老人过上充实、快乐的晚年生活。
“香聚益潭”乡村振兴实践队在童心颐养中心合影
“香聚益潭”乡村振兴实践队在国德康养中心合影留念
“香聚益潭”团队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奉献践行着“志愿服务是党建引领下社区中开展诸多服务的最大公约数”真理,为构建新时代社区文化,促进老人友好型社区融合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此次志愿实践活动,“香聚益潭”乡村振兴实践队全过程贯彻并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总体民生部署政策,面对“银发经济”的新机遇,团队探索以“非遗文化+银龄融通”的新模式,未雨绸缪、顺势而为,以期最大限度激发青年参与热情,推动“高校+社会+银发经济”的良性互动合力。( 作者:吴耀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