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要提高针对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为进一步做好基层服务工作,安徽外国语学院“助学助农心向党,青春筑梦郎溪行”基层服务践行团于6月30日前往宣城市郎溪县开启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耕“青春之田”,逐梦乡野间
夏日暖阳撒满田野,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志愿者们怀揣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来到郎溪当地的周家村,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去到一处村民家的菜园,置身于农业海洋的志愿者们被眼前生机盎然的景象深深吸引,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翠绿的瓜果蔬菜长势喜人,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参观过程中,志愿者抓住机会与当地村民进行深入交流,虚心请教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详细了解农作物的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病虫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从村民朴实的话语中,志愿者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不易。
(志愿者参观当地村民的菜园)
不仅如此,志愿者们还去到当地一处水田,开始了一次插秧体验。在稻田里,志愿者们撸起袖子,卷起裤腿,下到水田中,跟随村民学习插秧技巧,他们手握嫩绿的秧苗,一步步将秧苗插入泥土中,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希望的田野。这不仅是志愿者们对传统农耕文明的深刻体验,更是一次助力基层服务,贡献青春汗水的实际行动。
(志愿者在当地村民指导下进行插秧)
强化基层服务,聚焦群众需求“靶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更好地了解群众需求,志愿者走访了郎溪当地几处党群服务中心,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的诉求,力求走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帮助村委会向村民普及惠农政策及补贴,向农民进行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不同乡镇的党群服务中心走访,志愿者发现当地的基层服务都较为完善,设有老年大学,儿童之家等,致力于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其中大梁村刘书记和志愿者们共同参加了座谈会,会上,书记指出由于科技的发展,当地居民收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政府还定期走访慰问弱势群体,力求全村实现全面小康。
(大梁村刘书记与志愿者一起参加座谈会)
文绘美丽基层,践行青春使命
在新时代的浪潮下,青年一代成为了国家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发展也对国家发展也有莫大的影响。为加强儿童的思想文化教育,志愿者走访了几处儿童之家,为当地儿童进行暑期作业辅导。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认真为小朋友讲解作业内容,批改作业。正在读小学的小朋友高兴地说道“志愿者姐姐耐心地教我,引导我一下子就会了,完成作业的效率高还能学到不少新知识。”小朋友的兴趣高涨,主动向志愿者询问不懂的问题,积极讨论学习中的难题。
(志愿者走进儿童之家,为儿童辅导暑期作业)
通过此次三下乡暑期走访,志愿者不仅了解了基层的现状和居民的需求,力求打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最后一公里”。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才能更好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还使志愿者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志愿者们表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为基层服务做更多的贡献,助推基层志愿事业进一步发展。(通讯员:王玉玲、陈恩慧、韩子皓 | 摄影:胡冰、 夏悦菲、全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