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因诗意书写,为爱情痴狂
余秀华是热烈的,她从来不掩饰这点,也掩饰不了。她和男友杨槠策的感情,从浓情蜜意,到拍摄婚纱照,再到自爆遭遇家暴、分居、分手、完成调解,过山车般的剧情在半年之内上演。诗人、残疾人、恋爱脑的女人,这些身份嵌套在余秀华身上,都不足以框定她。 早就有人预见了余秀华和杨槠策不欢而散的结局,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2022年初两人公开恋情,5月初拍摄婚纱照,520余秀华晒出收到大捧玫瑰花,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明媚的
作者:刘雨涵编辑:齐鲁晚报日期:2022-07-15传承非遗项目 弘扬敦煌文化
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的艺术工作者积极传承敦煌彩塑制作技艺、敦煌石粉彩绘技艺、敦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弘扬非遗文化,展示敦煌艺术魅力。
作者:张晓亮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2-07-15广西三江:歌声伴暑假
7月12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侗族琵琶歌班学生在弹唱琵琶歌。暑期,三江文化馆举办假期免费培训班,开设侗族琵琶歌班、侗族大歌班、芦笙班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学习班,让学生在假期中既能学到技艺,又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作者:高峰 吴练勋编辑:中国妇女报日期:2022-07-14《大山的女儿》荧屏再现“时代楷模”
杨蓉在《大山的女儿》中饰演黄文秀。出品方供图 根据时代楷模黄文秀的先进事迹,文艺工作者已经先后创作出纪录片《文秀,你好》、电影《秀美人生》、话剧《心中的长征》、歌剧《扶贫路上》、壮剧《黄文秀》等作品,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聚焦黄文秀平凡而伟大一生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开播后,再度引发观众热切关注。该剧由严从华担任总制片人,郭中束编剧,雷献禾执导,杨蓉、刘奕君领衔主演。不少观众点赞该剧在脱贫攻坚故
作者:苗 春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期:2022-07-14“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主题美术作品展”亮相武汉
7月13日,市民在湖北美术馆参观展品。 7月13日,市民在湖北美术馆参观展品。 7月13日,市民在湖北美术馆参观展品。 当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主题美术作品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门类在内的257件展品参展。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
作者:伍志尊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14避暑学习两不误 重庆市民图书馆内觅清凉
近日,重庆持续高温,重庆图书馆迎来了阅读高峰,自修室常常一座难求。高温下,图书馆既能读书学习,又能消夏避暑,成为市民的好去处。新华网发(孙凯芳 摄) 据介绍,近日高温天气,重庆图书馆几乎每天处于饱和状态,上午10点左右,自习室和借阅室已座无虚席。新华网发(孙凯芳 摄) 图为重庆图书馆自修室,读者在看书学习。新华网发(孙凯芳 摄) 图为一位小读者在找书。新华网发(孙凯芳 摄) 重庆高温持续在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2-07-13山西“泥人燕”点“泥”成金传技艺 巧手捏出百态人生
取一团配好的泥巴揉捏、雕刻,一个多小时,泥巴长出五官、四肢,成了一个小朋友的样子。12日,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的一处工作室内,民间手工艺人燕华强全神贯注地用泥巴雕刻人像。 燕华强全神贯注地用泥巴雕刻人像。 张园园 摄 在燕华强的工作室内,摆放着数十个泥塑作品,既有农村生活场景中人物的展现,也有运动健儿、亲朋好友的塑像,每个人物神态各异,表情生动逼真。燕华强说,每一个塑像都有自己的故事。 燕华强
作者:杨静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7-13非遗纪录片:镜头穿越千年 一睹非遗风采
我,来自北宋景德元年,为了见到你,我已经走了一千年。近期热播的纪录片《我是你的瓷儿》开篇解说词便透露出与众不同的气场。这部以瓷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以年轻化的语态将瓷的身世和故事娓娓道来,带领观众走入琳琅满目的瓷器世界。 除了《我是你的瓷儿》,近期与观众见面的非遗纪录片还有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前世今生的《过年的画》,聚焦年轻手艺人创新与传承故事的《非遗传承,少年敢当》,以及介绍各地区
作者:牛梦笛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2-07-12“匠心+创新”磁州窑老手艺焕发新气象
图为赵英杰在磁县磁州窑工作室内为陶瓷进行剔花作业。 崔岩 摄 和泥、炼泥、拉坯10日上午,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镇纪庄村的磁州窑工作室内,34岁的磁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人赵英杰一边匀速地转着转盘,一边将黏土放在转盘上按压,几分钟时间,一只梅瓶造型的陶坯就制作成型。 出生于陶瓷世家的赵英杰,是磁州窑赵家造坊第七代传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潜心钻研制陶工艺的他很快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制瓷高手。 图为磁县磁
作者:王天译 崔岩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7-12浙江德清:水乡“戏曲夜市”
7月10日,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古镇戏曲夜市上,演员为群众表演传统戏曲曲目(无人机照片)。 7月10日,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古镇戏曲夜市上,演员为群众表演传统戏曲曲目。
作者:谢尚国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12香港团体举行“庆回归 开新篇——维港快闪暨交响音乐会”
7月10日,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并表达香港各界爱国爱港爱乐的情感,香港华菁会与香港青年爱乐乐团慈善基金会在香港西九龙文化区联合主办庆回归 开新篇维港快闪暨交响音乐会活动。图为参与者与国旗大合照。
作者:陈永诺 摄编辑:中新社日期:2022-07-11汉字传播文化主题书房亮相沈阳
7月8日,市民在电子书法桌上体验书法。 7月8日,市民在汉字传播文化主题书房内参观。 7月8日,小朋友在汉字传播主题书房内阅读。 近日,汉字传播文化主题书房在沈阳市和平区老北市开业。书房以让你爱上中国字为主题,将汉字演化的历史蕴藏于书房的各个角落,通过趣味化、探索式阅览体验加深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作者:杨青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11“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南京开展
2022年7月9日,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明清至今近200件作品,以工笔画为载体,反映从传统到当代、从形式到观念的代际传承与创新诠释,见证江苏工笔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征明、唐寅、仇英、袁江、袁耀、曾鲸、禹之鼎、恽寿平、陈之佛等江苏工笔画大家的作品集中呈现,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工笔画的艺术盛宴。展览持续至8月7日。
作者:宋宁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2-07-11探访四川资中文庙武庙:文风武韵代代传承
资中武庙内的盘破门武术表演。 王磊 摄 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有一条全长860米的街道,沿街房屋主要是明清南方民居建筑风格,目前保留较完好的有红军大院、孙家祠堂、钟家祠堂等院落。这条初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的状元街,因历史上曾出过两名状元而得名。 木柱架、吊脚楼、花格窗、滴水瓦走在状元街上,道路两旁的店铺连接依存。而在状元街左右两侧,分布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和武庙。 走进资中文庙,一路
作者:祝欢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7-08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启动
市民夜游前门商业街(7月6日摄)。 市民在东城区簋街游览(7月6日摄)。 市民夜游王府井商业街(7月6日摄)。 7月6日,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启动。今年惠民文化消费季将结合双奥之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等重点热点,策划红色观影季、红色古建研学游、首发首映系列活动、京郊寻美、农村艺术节等特色活动。
作者:李欣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08香港“同乡文化名胜展”开幕 国家级非遗荟萃一堂
7月6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同乡文化名胜展开幕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展览汇聚由香港28个同乡社团提供的各类别具地方特色的展品,当中包括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左三)、香港中联办副主任何靖(右三)、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左二)等主礼嘉宾出席开幕式。 图为香港北京海外联谊会展厅展示北京面塑冰墩墩雪容融等。 图为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展厅展示
日期:2022-07-07江西宜黄:复活古建筑 传承红色基因
7月5日,在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宜水河畔的古建筑群里,古建筑修复老师傅们正站在脚手架上对飞檐进行修缮,同时对墙壁上的红色标语进行细心维护。 棠阴古镇现今依然保存着百余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航拍镜头下古建筑连成一片蔚为壮观。这里也曾是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在棠阴的驻扎地,古街、古巷、古祠等处至今仍保存着多条清晰可辨的红军标语,古镇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因年代久远,宜黄县出台相关维修方案
作者:时雨编辑:人民网-江西频道日期:2022-07-07江西宜黄:非遗文化进景区 文旅融合促发展
走进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文创街区,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令人恍若穿越唐朝,顺着街道向前,当地特色宜黄戏《对丹》正在上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台下熙熙攘攘地闹着。这里上一次表演的宜黄戏是《花园祷告》,也非常受欢迎。我们宜黄人最喜欢看什么?看戏!舞台下,许多游客发出阵阵感慨,街区导游也忍不住心情澎湃,我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哪里有演戏,家里人都会带去看,戏班子经常会去村落里面表演,我们
作者:闵旭丽编辑:中国青年网日期:2022-07-06河北雕漆技艺传承人:用时光雕刻“慢艺术”
一件雕漆作品,几十道工序,制作周期在半年到3年不等,尤以涂漆工艺最为繁琐,少则几十层,多为三五百层。4日,河北固安雕漆匠人朱庆元说,做雕漆容不得一丝浮躁,也不允许丝毫误差,是在用时光雕刻的慢艺术。 朱庆元已年近八旬,固安县南宋村的家就是他的雕漆工作室。在室内展示架上,剔彩五瓣花鸟瓶、剔红芭蕉圆盘、剔红浮峦暖翠笔筒、剔红莲鱼盘等一件件精美的雕漆艺术品造型庄重大方,雕刻技艺圆熟遒劲,纹样严谨细腻,富于
作者:宋敏涛 马珉璐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7-05云游数藏上线 联合梅兰芳纪念馆推出首款数字收藏品
藏品图片 云游数藏供图 28日,文旅行业数字藏品平台云游数藏上线,并于当日联合梅兰芳纪念馆推出首款数字收藏品曼妙天女散花之影。 花落纷纷下,人凡宁不迷。庄严菩萨相,妙丽藐神姿。这是当初徐悲鸿眼中的梅兰芳。现在,今人欲知梅郎面,还要徐师妙笔传。此次梅兰芳纪念馆授权智慧云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馆藏资源,以梅兰芳经典京剧剧目《天女散花》为主题开发系列数字收藏品,并于2022年6月28日在云游数藏平
作者:高凯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7-05
